您的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对合金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对合金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目前,国家对落后产能的技术判断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方面。如规定: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那么下一步会不会将高炉容积提到500立方米,转炉和电炉提到50吨呢?摆脱被淘汰已经成为产能扩张的动能之一。其实,中国合金管产业的最大的隐忧不是巨大的产能和与之相伴的部分落后产能,而是合金管产业工艺方法的结构性失衡。
一、合金管产业现状概述
总部设在英国的合金管工业和市场分析公司(MEPS)发布全球合金管产量和不锈钢产量报告,2013年中国以7.79亿吨的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比2012年增长了7.5%,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8.5%。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合金管产量继续逆势上涨,进一步表明我国合金管产能释放的压力巨大,合金管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争论的焦点在于过剩度到底有多大。
二、目前国家合金管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面对合金管产能过剩的局面,2009年出台的“合金管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精神,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包括:炼铁1000万吨、炼钢780万吨。
在这种宏观调控背景下,2013年全国又有新建投产的高炉22座,产能力约2500万吨。其中,民营企业共投产了15座高炉,占投产高炉数量的68.2%,容积为14850立方米,占投产高炉容积的53.03%,民营企业投产高炉基本上是450立方米、600立方米、1080立方米、1260立方米、1780立方米等几个炉型,其中1080立方米高炉7座,占投产炉型的一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产了7座,占投产高炉数量的31.8%,容积为13800立方米,占投产高炉容积的46.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炉座数虽少,但炉容积比较大,7座高炉中,最小为1080立方米,最大4747立方米。
可见,资本实力不够雄厚的民企是新建投产高炉的主体,其新建高炉的容积仍然偏小,这部分新增民企高炉不排除为避免淘汰而被迫升级扩容。
三、对国家合金管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国家合金管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总量控制与淘汰落后。在2010年5月全国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工信部产业司有关人士表示,“落后产能是个技术判断,产能过剩是个市场判断”。可见总量控制是市场的事,而非政府的事,所以,围绕合金管产能过剩“狼来了”的呼声不断,而合金管产能的扩张持续进行,直至今天合金管产能的扩张仍未停止,只是扩张的步伐有所减慢,这期间对“淘汰落后”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产能扩张。
目前,国家对落后产能的技术判断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方面。如规定: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那么下一步会不会将高炉容积提到500立方米,转炉和电炉提到50吨呢?摆脱被淘汰已经成为产能扩张的动能之一。其实,中国合金管产业的最大的隐忧不是巨大的产能和与之相伴的部分落后产能,而是合金管产业工艺方法的结构性失衡。
四、合金管产业工艺方法结构性失衡的现状
2011年中国全年产钢:70151万吨,其中长流程产钢:63056万吨,占比:90%,短流程产钢:7095万吨,占比:10%。2012年全球产钢量13亿吨~14亿吨,其中有超过1/3的钢是“短流程”生产出来的。美国2009年电炉钢比甚至达到58%左右。
我国短流程工艺比重严重低于国际平均值,而且我国短流程炼钢工艺的废钢使用率也只有508kg/吨钢。同时,长流程炼钢的废钢使用量也在明显下降,根据中国废合金管应用协会统计资料,2012年全国炼钢消耗废钢8400万吨,比2011年的9100万吨减少700万吨,降幅7.7%,其中钢企自产废钢为3650万吨,同比增长2.5%,社会采购废钢为4420万吨,同比降低13%,进口废钢为497万吨,同比降低26.6%。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2000年长流程炼钢废钢单耗达到峰值的227千克/吨钢持续降低至2012的综合单耗117千克/吨钢。2013年1-6月份,全国重点钢厂粗钢产量为3.9亿吨,同比增加约7.44%,而全国废钢累计进口量255.96万吨,较去年同期进口量279.85万吨,下降8.54%。